2025年进入下半年,中美贸易战阴霾未散,中国制造业与出口企业持续承压。最新经济数据显示,工业利润下滑、制造业活动持续收缩,企业信心普遍低迷。学者与业者警告,若无法有效缓解外部压力并激发内需,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恐将面临更多挑战。
在美国持续对中国施压背景下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等传统制造重镇的企业普遍出现减产、停产现象,出口订单明显下滑。中共国家统计局6月下旬公布,2025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.1%,结束此前两个月的增长趋势。今年前五个月累计利润亦转为同比下滑1.1%,显示整体工业经济承压日益加剧。其中,汽车行业受创尤甚,利润年减11.9%;国有企业利润亦下降7.4%。
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同样释放警讯。中共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公布,6月PMI为49.7,连续第3个月落入萎缩区间。统计局指出,外需不振、工业品价格走软,以及房地产与消费疲弱,形成多重拖累。
他进一步分析表示,中国制造业三十年来受益于人口红利、土地红利与政策红利,如今这三者均已衰减:“制造业面临美方关税重压,加之内需不振、消费者信心低迷,企业普遍感受到生存压力。若无结构性政策突破,下半年经济难言乐观。”
在安徽长丰,一位网民在抖音发视频表示,他放假7天后发现工厂已经倒闭。视频所见,车间内大型机器已被拆除,地面一片狼藉。
来自广东深圳、江苏昆山、浙江宁波等地的出口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当前处境艰难。深圳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外销的企业负责人张映红表示,公司订单量已较去年减少五成:“客户并非不愿下单,而是不确定美国是否会突然加税。我们货一装柜,对岸政策就可能变动,小公司根本承受不起这种波动。”
在珠三角和长三角,不少企业正尝试“曲线出海”策略,通过TikTok等社交平台直接面向美国消费者,以“工厂价”“无中间商”招徕客户,掀起“直播带货”直销热潮。
佛山一家陶瓷厂的邵女士透露,公司已派人前往越南洽谈代工合作,并同步在TikTok投放英文广告,“越南发货、中国直播销售,直接打动消费者。但近期有人投诉我们平台涉嫌绕关税,公司不得不暂停这类宣传。眼下已无计可施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”
北京经济评论学者刘仲明(化名)表示,当前最大的问题并非产能不足,而是货物积压、客户暂停收货:“港口堆满货柜,很多订单在等待政策明朗后再决定是否发货。企业只好停产,否则库存堆积将压垮现金流。如果贸易战持续至明年,情况恐将更加严峻。”
中美贸易战远未结束。从广东到江苏,从陶瓷到芯片,从劳动力布局到资金走向,这场冲突正在冲击所谓“中国制造”的全球定位。刘仲明表示,中国企业正在承受现实的重压,即使苦苦寻找出口与突围之道,但在现行体制下恐怕难以成功。
由于订单不足,上周广东一企业宣布关闭。(视频截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