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社会新闻 >

抹茶热潮席卷全球,致供应告急
时间:2025-07-28 15:56来源: 未知 点击:

抹茶热潮席卷全球,致供应告急

抹茶热潮正在席卷全球。这款鲜绿色的日本茶饮,如今出现在各种产品中,从英国星巴克的抹茶拿铁到新加坡卡卡圈坊(Krispy Kreme)的抹茶甜甜圈。

这股全球抹茶热主要受到社群媒体的推动,网红们分享冲泡技巧、评价与食谱。“Matcha Tok”这个标签已累积了近数千万次观看。

抹茶日益受到欢迎,也与疫情之后日本的观光热潮有关,日圆疲弱导致日本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,也带动了对日本商品的需求。

在这波热潮中,抹茶粉的需求急速上升。美国茶叶进口商萝伦·普维斯(Lauren Purvis)告诉 BBC,她的客户发现原本可饮用一个月的抹茶存量,在几天之内就已耗尽。

“有些咖啡店甚至每天需要一公斤。他们迫切地想要跟上需求,”普维斯说,她是 Mizuba Tea Co. 的负责人。

然而,需求激增,加上热浪导致茶叶产量减少,以及美国对日本加征的关税,也导致抹茶的价格不断攀升。



萝伦·普维斯(Lauren Purvis)营运一间茶叶供应公司。

传统上,抹茶因其健康益处、咖啡因含量与风味而备受追捧,是数百年历史来高度专业化工艺的产物。

抹茶是由称为“碾茶(tencha)”的绿茶叶制成,这些茶叶在生长期间会被遮蔽数周,这个步骤对于发展其独特的“鲜味(umami)”尤为重要——这是一种咸香味,能补充茶叶本身的自然甜味。

当茶叶经采收、干燥之后,就会使用石磨研磨成粉,每小时仅能产出约40克(1.4盎司)的抹茶。

但近几个月来,由于创纪录的热浪袭击农作物,种植者陷入了困境。

日本有约四分之一的碾茶,都是产自京都地区,尽管需求持续飙升,但高温导致收成不佳。

此外,日本也面临农夫短缺的问题,除了人口老化之外,从事农业的年轻人亦不足够。

在以抹茶闻名的京都宇治市,商店上的货架通常在开门后不久就被游客扫空。

因此,许多零售商已对顾客限购。

位于京都的“Camellia 茶道体验”负责人森敦子(Atsuko Mori)表示,随着访客人数在过去一年翻倍,顾客每人仅能购买一罐抹茶。

茶道师竹田理惠(Rie Takeda)也表示,她必须密切监控抹茶的库存,因为原本几天内可到货的订单,如今可能需等待超过一周。

她任职于东京的茶道连锁品牌“茶禅(Chazen)”,该品牌专门举行传统仪式,为客人提供抹茶。

今年,抹茶短缺导致茶禅旗下店铺的价格上涨了约30%。

“(这样的需求)是好事,”竹田理惠女士透过翻译表示,“这是让更多人认识日本文化的入口。”

这波热潮也吸引了更多种植者。

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,抹茶产量在2010年至2023年间几乎增长了三倍。

该部门也指出,包括抹茶在内的绿茶出口去年增长了25%,达到3,640亿日圆(约1.8亿英镑;2.5亿美元)。

细味品尝而非囤积

抹茶热潮引发了一场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运动。

倡议者呼吁人们不要囤积抹茶或藉其热度牟利。也有人鼓励饮用者谨慎使用抹茶,并以最纯粹的方式品尝它,而不是将其作为食谱中的原料。

森敦子表示,看到高级抹茶被用于烹饪上——这往往会使其细腻的风味因此流失——或被囤积转售,让人“有点难过”。

“抹茶是最高等级的茶,对我们来说非常特别。所以当我听到它被转售或用作煮食的时候,总觉得有些矛盾。”



抹茶被用于日本传统茶道中。

国际日本茶协会鼓励餐饮业使用来自后期采收、等级较低的抹茶,这类抹茶供应量较多,也更适合用于煮食上。

协会补充,高级抹茶在拿铁等饮品中常会失去其细腻风味。

“推广对于这些差异的认知,有助于人们以尊重的态度享用日本茶,同时支持其背后的工艺与传统,”协会表示。

协会也指出,由于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,抹茶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。

周二(7月22日),美日两国宣布一项贸易协议,将对进口至美国的日本商品征收15%的关税。

萝伦·普维斯等抹茶分销商正在为此冲击做准备。这位来自奥勒冈州的企业家表示,在七月初贸易协议截止日前,订单激增超过70%。

“由于美国本土并不种植日本茶,故此并没有美国产业需要透过关税保护,”她说。“我们希望大家能意识到,特色茶品应该被豁免。”

尽管需求飙升、供应有限导致价格上涨,但仍有一线希望。

至少有一家抹茶咖啡连锁店认为未来的价格可能会回稳,尽管这不是短期的事。

“低品质抹茶以高价出售,我们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将不再可行,”Matcha Tokyo 联合创办人永田雅大(Masahiro Nagata)告诉BBC。

“目前确实有着一股热潮,而且需求正在快速增长,但我们认为两到三年后会稍微缓和下来。”

责任编辑:admin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免责声明: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,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
发表评论|
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Copyright © 2002-2025 Chinamsbb.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
京ICP备:
11111111号-1
京公网安备
110111111111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