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以法之名》开播即翻车,央视出品,集结了一众实力派,却口碑崩盘。开播仅 2 天,热评前几页全是差评,观众吐槽
“逻辑混乱”“演技尴尬”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争议的焦点不是无名小演员,而是双料影帝张译本人。
《以法之名》不是什么小成本、粗制滥造的剧。央视与最高检联合出品、知名导演傅东育掌舵、编剧团队更是耗时三年打磨剧本。开播前声势浩大,被寄予
“年度剧王” 厚望。开播首日收视率也确实亮眼,峰值高达 1.9039%,平均
1.5168%,强势登顶。然而,华丽的数据掩盖不住汹涌的差评。大家吐槽的点主要集中在剧情和人物设定上,觉得硬伤太多,太离谱。
女律师当庭翻供引发混乱,法警却未有效控制。检察院主任在押解时被嫌疑人
“情感绑架”,私自卸下手铐致其自杀未遂。这些情节为制造冲突强行降智,严重脱离现实逻辑。
而张译饰演的这个男主角洪亮,更是点燃了观众的不满。从省检察院高级检察官转行国企法务,如此重大的人生转折,剧中辞职原因不详,动机成谜。更让人看着不舒服的是洪亮这个角色的行为方式。有一场戏是审问一个老检察官王春祥,镜头给到张译,他坐在那儿,表情木木的,眼神空洞。当蒋欣饰演的郑雅萍冲进来为老师王春祥抱不平时,洪亮瞬间
“变脸”,唯唯诺诺,接电话都蹑手蹑脚。这种 “窝囊憋屈” 的劲儿,可不是洪亮独一份。
细数张译近年角色,《狂飙》中的安欣忍辱负重;白发明显、眉头紧锁、满身疲惫,永远带着一种 “欲言又止”
的憋屈感。观众都总结出规律了:“张译一出现,剧情我就猜到一半了。”
从什么时候开始,张译的演技开始固化了?要知道,张译的演技,以前在观众心目中那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,公认的好。
张译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,但当年在《士兵突击》里演史今班长。退伍时那段想哭又使劲憋着的戏,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,演得是真走心。他明明证明过自己啥角色都能演。转折点大概就是他拿了几个影帝之后。等他手里捧回了华表奖、金鸡奖、百花奖这些最有分量的大奖,成了大家公认的中生代男演员里
“最能演”
的那一拨人之后。怪事发生了,他演的角色反而越来越窄,越来越像了。感觉他好像掉进了一个怪圈里,过度依赖那些精心设计的小表情、小动作。但部部戏都用,成了
“标配”,就显得刻意、做作,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 “演”。有影评人点出关键:张译现在演戏感觉 “绷”
得太紧,“不松弛”。他总像在提醒观众看我在飙演技,绷着一股劲,无法收放自如。
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拍的戏太多了,观众审美疲劳了。张译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
“拼命三郎”,单看数据,真是有点吓人。这种强度超高、一部接一部几乎不休息的工作节奏,对演员来说消耗实在太大了,身体和精神都扛不住。这么密集地拍戏,导致他演的角色也扎堆上映。观众在很短的时间里,被张译演的这些感觉差不多的角色轮番
“轰炸”。《他是谁》的评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刚开播时还有 8.2 分,后来一路暴跌到 5.6
分。角色太固化、太重复被大家认为是重要原因。
其实张译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意识到这个问题。他在华表奖台上说要 “停工”
的时候,就挺坦诚地说:“这些年作品有点集中,一下子太多了,观众看累了,产生疲劳了,我也该停一停,歇歇了。”
能说出这话,说明他心里是明白的,这份清醒挺难得,值得肯定。不过这个角色是张译的存货,希望他接下来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觉。
张译如今面临的困境,是整个中生代实力派演员的警钟。选择前者虽能保证一时曝光,却会加速消耗艺术生命。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和播出平台的要求,很多有实力的演员,像张译、张颂文、张国立他们,都不得不反复去演类似的人设。打这种
“安全牌”,虽然能保证基本的收视和口碑,不会出大错,但也确实把演员框住了,限制了他们的发挥空间。
当观众已经习惯了一个演员老是演某一类角色后,即使演员想突破自己,也会变得非常难。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演员容易陷入
“人设陷阱”,但真正的演技永远源于对角色的敬畏和对艺术的真诚。张译曾用十年时间从龙套演员成长为国民影帝,如今也需要拿出同样的勇气突破自我。
这一次,连央视也救不了“角色雷同”的张译
时间:2025-07-03 20:06来源:
未知
点击:
次
责任编辑:admin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免责声明: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,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
-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